top of page

鯊鹿兒

《海之幼仔》

蘇澳沿岸有一個小村落,那裡的居民以捕魚為生,每天早上出海捕撈,晚上回家與家人分享當天的收獲。某一天居民們注意到海岸邊出現了一群樣貌奇異的小鹿,牠們灰藍色的毛皮水潤光滑,並點綴著如星空般的白色斑點,頭上稚嫩的犄角則閃爍著珍珠般的光輝。
美麗又神秘的小鹿立刻吸引了村中獵人們的目光,於是一日清晨獵人們就悄聲來到了海岸,很快便發現了那奇異的鹿群。獵人們架起弓準備發動奇襲,然而微弱的聲響仍然驚動到了某一隻小鹿,牠靈巧躍起、避開了一發箭矢,其餘的小鹿們見狀也立刻飛奔逃竄。
在獵人們詫異的目光中鹿群奔向了海邊,瞬間跳入湛藍的海水中,而原本平靜的海面也突然翻騰起來,一個龐大的身影從海中浮現。
於晨曦之中獵人們看見了一隻巨大的鯊魚,雄偉的灰藍色身軀上有著繁星般的斑紋,就和那些小鹿一模一樣,而牠的額頭分岔出了一對充滿威嚴的鹿角,猶如冠冕。巨大的鯊魚靜靜凝視著岸邊的獵人,金色瞳孔目光如炬,仿佛能洞察他們內心的一切。
面對如神靈般的存在,獵人們既驚訝又恐懼,完全喪失了攻擊的念頭。
有角的鯊魚停留片刻後便朝著大海游去,而牠的身旁不知何時出現了一群同樣有著鹿角的幼鯊,在陽光之下,他們的身影逐漸消失在遠方,成為了大海的一部分。

01

傳說概述

鯊魚與鹿互變的傳說盛行於明清兩百年間的臺灣,明朝僧侶釋華佑遊歷臺灣時,相繼在蘇澳與鹿港看見有鹿入水後化身成鯊魚,其頭部還保留著鹿角。

清代也有紀載指出春夏之交時鯊魚會翻身上岸,成功翻身三次後便會化身成鹿,鹿的毛皮上有著梅花斑點。
***

有關鯊鹿兒的外貌記載,明顯與梅花鹿相似,過去梅花鹿曾廣泛分布於臺灣,這可能是鯊鹿兒的目擊紀錄會同時出現在蘇澳和鹿港兩地的原因。另外現實中的鯨鯊也具有特殊的白色斑紋,鯨鯊是個性溫和的濾食動物,或許古人曾經撞見了梅花鹿與鯨鯊同時在沿海悠游的奇景,因此誤將這兩種生物當成是同一種生物。

鯊鹿兒_設計_s.png

02

設計概念

鯊鹿兒同時具有鹿與鯊魚的特徵。
傳說曾提及鯊鹿兒具有梅花狀斑點,與現實中的梅花鹿類似,而鯨鯊同樣也具有類似的特殊花紋,故以此兩生物作為設計的參考,並做了融合。
另外為了增加與海洋的聯繫,鹿角的造型改成貝殼狀並具有珠母貝光澤,既保持鹿角本身的貴重性,又增添了幻想風格。

03

形象徽章

臺灣妖怪地圖中所使用的形象徽章。

​輪廓強調了鯊鹿兒身上鹿與鯊魚的特徵,如鹿角、魚鰭、魚尾。

鯊鹿兒_map_icon.png
bottom of page